您现在的位置: 清廉学校 清廉家风

彭玉麟:“三不要”律己 “八字规”传后

彭玉麟(1816年—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人称“雪帅”,祖籍衡阳县。曾官至水师提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衔,谥“刚直”。有人将其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彭玉麟一生以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三不要”律己,以敬、忠、勤、睦、忍、慎、教、戒“八字规”诫族人。


践行孝道,百善以孝为先


中国传统观念中,孝道被看作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彭玉麟时刻不忘践行孝道。彭氏赐福堂家训第一条就是“父母必要孝敬。”彭玉麟孝敬父母,敬爱亲友,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忘给父母写信问候,汇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彭玉麟在给其母亲的信中写道:“科场之取黜,不足以挽乌鸟之私情”可见他对母亲非常尊敬和孝顺。在给其叔叔的信中写道:“侄自临政,思何以报吾君,则勤无怠。思何以报吾亲,则爱民若己子,而不忘母之慈”这足以反映出他孝敬亲民的家训、家规及家风。

彭玉麟早年随父返乡,定居于衡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其父逝世后,家境日趋贫寒。为了维持生计,彭玉麟不得不接受他人的雇佣,以抄书为业,所获报酬却难以支撑家庭的基本开支。当时,彭玉麟的外祖母孤独地居住在怀宁(今安徽怀宁县),由于没有子孙在旁,她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彭玉麟之母深感挂念,于是,彭玉麟毅然决定,不顾路途遥远,跋涉五千里,将外祖母迎接到衡阳。这一举动使得彭玉麟之母得以亲自照顾外祖母,使老人家得以安享晚年,直至辞世。

勇猛刚直,一生坚持“三不”

彭玉麟认为,清苦的生活能够磨炼意志,培养品格。因此,家族成员在生活中倡导节俭、朴素,反对奢侈浪费。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要节用济众,“省一酒食之费,可活几人。省一交际之费,可活几人。省一簪珥衣被之费,可活几人。省一布施僧道礼拜神像纸钱牲牢之费,可活几人。当此乱世年荒,思节用以利民生”。这些足见其以节俭不贪来约束自己和要求家人。

彭玉麟一生忠廉刚直,疾恶如仇,不慕名利,不避权贵,不置私产,为世人所罕见。他一生坚持“三不”: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给晚清乱世带来了一股清风。彭玉麟曾六辞高官,第一次是请辞安徽巡抚,第二次是请辞漕运总督,第三次是请辞兵部侍郎,第四次是再辞兵部侍郎,第五次是请辞两江总督,第六次是请辞兵部尚书。自称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


亲定家规,“八字规”诫后人



彭玉麟在深入研究并总结前人的家规家训后,以更加浅显易懂的方式,重新阐释了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忠、孝、节、义”以及立德修身的道德准则。他认为,为人处世的核心在于:存敬畏以对圣明,竭忠孝以事君亲,修礼让以笃宗族,仗忠信以睦乡邻,择师友以教子孙,剂宽猛以御奴婢,去骄奢以下贤能,量施与以恤孤独。这八个方面可概括为“敬、忠、勤、睦、忍、慎、教、戒”八字箴言。彭玉麟不仅将此作为自己终生的行为准则,更将其视为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即便在当今社会,这些准则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彭玉麟亲定家规二十条。

族长宜正,家法宜严。孝悌宜敦,九族宜睦。

名分宜正,耕读宜勤。国课宜输,闺门宜肃。

节义宜重,勤俭宜崇。争讼宜息,嫖赌宜戒。

强暴宜禁,盗役宜戒。婚姻宜慎,家庙宜修。

贤老宜敬,功名宜重。塾师宜敬,坟墓宜培。

他曾在《致弟》家书中这样写道:我历来劝勉家里,要戒除奢侈、崇尚节俭,戒除贪欲、崇尚清廉,不可以随便做一件衣服,随便动用一分钱财。又在《谕子》家书中教育儿子学习要有恒心,要像他一样,每天写字十页,看书二十页,看完后用红笔圈记批注,当天没完成,第二天一定要补写,一定要忙里偷闲去完成它。在《谕玉孙》中写道:不要应试,也不要习武,隐居穷山僻野间,读破万卷书。

彭玉麟家风家训的传承,不仅是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维护,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