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清廉学校 清廉家风

家风清正 福泽绵延

湖南自宋代开始,便成为理学传播的重镇,近代以来更因各种因缘巧合,而出现一大批颇有声望的大家族。这些家族都有自己的家教家风,它们对延续家族的繁盛,起着引导与保障的作用。

受湖湘文化的影响,湖南士大夫家庭的家教家风,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其一,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主导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先圣先贤的教导。

其二,十分看重读书。读书是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事情。湖南有句俚语:“养崽不读书,好比养头猪。”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女孩子也能读书受教育。湖南近世出现不少优秀的有才华的女性,原因就在这里。身处高位的官员,出于重学的观念,在从政的生涯中,都热心教育,捐资办学。如左宗棠于陕甘总督任内在西北兴办各种义学义塾三百多处,彭玉麟将一生的积蓄捐出来在家乡办船山书院,胡林翼则在益阳建箴言书院。打下南京后,曾国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办金陵书局,捐银三万两,用来刊刻船山遗书。

其三,严格治家。遵循圣贤教导,湖南读书人出而为官,大多廉洁自爱,退而对家庭则管束严厉。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家中出纨绔子弟,出败家子。湖南人嘴里的“化生子”,就是对有钱有势人家中的不良子弟的轻蔑称呼。凡是家教严格的家族,后世多半人才不断,如湘乡曾氏家族、湘阴左氏家族郭氏家族、邵阳魏氏家族、新化邹氏家族、新宁刘氏家族、湘潭杨氏家族等等都如此。

其四,常以家书家训作为家庭教材。湖南有文化的家庭,其一家之长的父亲,多以家书为家庭教材。我们在整理湖南地方文献时,许多名人文集中都少不了家书这个内容。很多家族都有祖训。衡阳金坑唐氏家族是个普通家族,也有祖训:“善贻谋,慎择配,交朋友,睦宗族,友兄弟,孝父母,重谱牒,展祠墓。”也有的家族有家教专著,如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为胡氏家族写了一部《弟子箴言》。

近代湘乡曾氏家族是这些士大夫家庭的典型代表。

曾氏家族的先祖曾国藩是一个对家庭极有责任心的人,在他60年的人生中,共写了近1500封家书,为近世中国留下一部广为流传的名著《曾国藩家书》。

这部家书记载了他的家教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孝友。曾国藩说,他曾经仔细研究过天下的官宦之家,其富贵多只一代便享受尽了,能延到第二代的很少。做生意的人家,如果勤俭的话,好日子可以延续三四代。耕读之家,则可以延续到五六代。孝友之家的祥瑞,则可以延续到八代十代。

所谓孝,是指对长辈的恭敬顺从;所谓友,是指对平辈的善意仁爱。只有又孝又友,家庭才会和睦。家和万事兴。所以一个家族的兴旺,首在孝友。

二是勤俭。曾氏家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是勤与俭。他说,一个国家一个家庭的旺盛,都是因为克勤克俭所致。它的衰败,也在不勤不俭上。勤劳奋斗,不怕苦不怕累,这是家庭致富的康庄大道。至于俭,不仅指精打细算、节俭过日子,它的更重要的意义,是在培育人的珍惜之心。人应该对一切美好的东西,如自然资源、劳动成果、时间、生命、情谊等等怀珍惜之心。清代乾隆朝大学士陈宏谋说“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俭能导致惜福。四弟才四十岁便经常吃高丽参、鹿茸等大补之药,曾氏委婉批评他“享福稍早”,要懂得惜福。

三是读书。家中子弟的读书如何,是在外带兵打仗的曾氏最为关心的大事。读书不仅让人获取知识改变命运,还可以使人明白道理、增益智慧、滋润心灵、提升境界,甚至可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曾氏对儿子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可变化气质。”他即便身在军营,也手不释卷。每天晚上临睡前,必定高声吟诵诗词歌赋。他说君子有三乐,第一乐便是“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

他的家中没有珍稀,唯一多的就是书籍。他老家富厚堂的藏书楼是江南一带最大的私家图书馆。他的曾孙女曾宝荪晚年在回忆录中说,老家藏书楼是她童年时代的乐园。

四是睦邻。曾氏的祖父很看重和睦邻里,常说人待人无价宝。曾氏提出的八字家训中的“宝”字,就是指的睦邻。他告诫儿子:“凡亲族邻里来人,无不恭敬接待,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

对待邻里的态度,实际是一个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问题。和睦、友好、善良,应该是我们对待包括邻里在内的外部世界的态度。

五是做读书明理的君子。把儿女教育好,这是家教家风的根本目的。什么是理想中的好儿女 呢?曾氏对此有明确的认识。他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君子,就是人文素养好、人格健全的人。自己身为大官,却不希望儿孙做大官。他认为,喜欢读书、明白道理、人格素质健全,这就是好儿孙。

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格素质健全的君子呢?他说一个君子应该具备勤劳、俭朴、刚强、明智、忠诚、宽恕、谦虚、大度等品德。君子要靠自己的能力生活,可以过好日子,也可以过苦日子。一个君子,要做到不忮不求。所谓不忮,就是不嫉妒别人;所谓不求,即不贪婪。一个人消除了忮与求,心地则干净。他还说,君子应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去世前,他还语重心长地为家人留下四条遗嘱:一为慎独,二为主敬,三为求仁,四为习劳。他希望这四条能成为曾氏家族的祖训,子子孙孙,世代谨守。

为确保子孙成为君子,曾国藩要求家人做到四点。

第一,从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比如说,诚,从不说假话做起。勤,从不睡懒觉做起。谦,从不讥笑人做起。俭,从不坐四人轿做起。

第二,破除家人的特权意识。他讨厌家人干预地方政务。他不准弟弟们过问府县衙门之事,甚至劝父亲杜门谢客。夫人欧阳氏带着家人从老家到安庆。他吩咐,船上不能挂大帅旗,沿途不要惊扰地方官员。次子考举人,他叮嘱儿子,不可与官府往来,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务知自重”。

第三,保持寒士家风。他常对家人说,虽为高官,但家中依然要保持寒士家风。做官是一时的事,居家过日子才是长久的事。过日子要务实,要朴素,不要慕虚荣,不要怕别人说你寒碜。他自己在外面,所居之室所穿之衣,完全是一派寒士作风。他要以身作则,维持寒士家风。

第四,不留钱财给子孙。他认为父母不应当留丰厚的财产给子孙。子孙若不肖,钱财反而害了他;子孙若能干,自己可以有饭吃。

富贵人家的子弟之所以变坏,就在于他们有所依恃:一恃权,一恃钱。曾氏这样做,是为了打掉这两个依恃,让他们一无所恃,只能靠自己奋斗,出了事则自己负责。

就是在这样的家教家风熏陶之下,曾氏家族人才辈出,长盛不衰。

他的第二代有著名外交家曾纪泽、数学家曾纪鸿,第三代有著名诗人曾广钧、外交家曾广诠,第四代有著名教育家曾宝荪与曾约农、著名化学家曾昭抡、著名考古学家曾昭燏,第五代有著名革命家曾宪植、著名画家曾厚熙。

他的女儿、孙女将曾氏家族的家风带到夫家,培育出第三代的著名实业家聂云台,第四代的著名兵工专家俞大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俞大绂、北京大学女教授俞大缜俞大絪。

如今曾氏家族已传到第八代,依旧家风清白子弟俊秀。尤为难得的是,两百年来这个家族没有出过一个放荡子弟,也没有一个刑事犯罪分子。

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今人说富不过三代。一个曾经显赫无比的家族,能做到如此地步,世所少有。曾氏家族的经历,再一次证明了这个道理:清正的家风,可以给一个家族带来绵延持久的福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