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清廉学校 廉洁文化

廉言廉语(第四辑)(212-—271)

【释 义】



仔细瞄准了,再把箭射出去,这样虽多费点时间,也不算是迟误。


【解 悟】


循大道,至万里。从历史中走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勇毅前行中开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凝结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独立探索,汇聚着“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艰辛奋斗,是被历史证明并将继续被证明的“必由之路”。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也不怕出发晚了。我们将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把脚下这条路走通、走稳、走好,大步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释 义】



先谋划后行动就会成功,先行动后谋划就会失败。


【解 悟】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领导干部的谋划能力,事关工作的计划性、预见性,事关落实的主动性、实效性。领导干部要履行“领”和“导”的职责,必须能够站得高、想得深、看得远,善于把握规律,顺应大势,做到谋定而后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党员干部思想懒惰、目光短浅,胸中无韬略、手中无办法,结果要么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要么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善于将谋划长远与干在当下相统一,是一种工作方法、领导艺术,更是一种胸怀和境界。领导干部应增长“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的智慧,坚定“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信念,不忘昨天的初心,奋进今天的征程,奔向明天的憧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我们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释 义】



如果想要让水流清澈就必须保持水源的清澈,如果想要端正其行为(或者是末端)就必须端正其思想(或者是根本)。


【解 悟】


万丈之树,悉固自根,清远之渠,必浚自源,源净则流清,本固则丰茂。任何事情都要抓住根本,深入到问题的内部去,从根源入手,敬其心,端其身,磨练其技,心智弥坚,方能经百战而不败。

对于一个单位而言,公和廉无疑是清流之源、正末之本。抓好了“公”和“廉”这两项工作,也就抓住了工作的根本。对于每一位党员干部来说,只有端正思想、不忘初心这一根本,常思公平之义,常怀清廉之心,常思自己“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让自己的人生之舟一开始便沿着正确的航线,扬帆起航、激流勇进,切实走好人生之路。


【释 义】



乐于听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没有不兴盛的;拒绝别人的规劝,没有不混乱的。指领导干部必须乐于听取批评意见,这样国家才会兴盛。


【解 悟】


由于工作和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意外情况、偶然因素、突发事件也可能不期而遇,所以党员干部有“过”在所难免,实属情理之中,但闻过的态度却不尽相同,也彰显不同的党性修养和格局境界。乐意闻过、善于省过、勇于改过,既是一种气度、胸襟,更是新时代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

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我们在新征程中,应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意志,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释 义】



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解 悟】


义与利,是人生道路上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义利本身无褒贬,但对待义和利的立场态度,特别是在义与利发生矛盾时的倚重取舍,却不仅体现一个人的义利观,而且也能反映人品官德、觉悟境界和人生态度。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实践证明,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不怕物质诱惑多么炽烈,就怕内心自律缺失,不能战胜“心魔”;不怕大风大浪摔打考验,就怕一时为名利“遮望眼”,乃至利令智昏。

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作为党员干部,应在利益考验面前亮出自己的觉悟,正确处理义利矛盾,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名节,对嘴上说的做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释 义】



我们成全一个人的德行很轻,而拯救天下人的功德很重。此句说明能够为天下人谋福,才是最大的功德,劝勉为政者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解 悟】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首先要在思想上永葆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做好履职尽责的“服务者”。同时还要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把艰苦奋斗的精神融入血脉之中,努力做好手上的工作,发挥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精彩的篇章。




【释 义】



虚浮不实的言论空有其表,诚实中肯的建议真真切切,苦口危言像药一样对人有益, 甜言密语像病一样对人有害。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解 悟】


今天许多党员干部都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从不中听的话里汲取对工作、对自身修养有益的成分。但同时,因为手中掌握着权力,周围就难免充斥着各种颂扬、赞美、羡慕、抬举、祝福的好话,所以党员干部能否正确听好话的问题,同样值得重视。

一个人能不能正确地分辨好话和奉承话,能否正确听好话,产生的结果迥然不同。尤其是在赞扬、称颂面前,领导干部如果头脑发热,不加判断,就有可能违规办事、滥用职权;就有可能对那些心怀叵测、心术不正的人失去警惕,产生信任,被其利用,在不知不觉中犯下错误,走上违纪违法道路。

因此,党员干部对别人的“好话”一定要分析,要判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同时,要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更多地把人民群众的批评、不满、牢骚当成好话,及时自我反省,发现问题,改进作风,弥补不足,纠正错误,把各项工作顺利推向前进的同时,也让自己能在糖衣炮弹的攻击下坚守自身。


【释 义】



敦朴者,忠厚朴实,不伪诈。由敦厚朴实而来,必定正直;源于虚伪的变化,就显得浮薄。


【解 悟】


敦,顾名思义厚道、真诚、实在。在人们心目中,怎样才能称得上厚道,最起码是勤善为本,表里如一,不当“两面派”,不做“两面人”。所谓真诚,就是要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干事创业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轻言放弃,不随意改弦更张,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实在,贵在讲求厚实和扎实,能大兴学习之风,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朴,根本要旨在于崇尚自然、克勤克俭、清正廉洁,自觉保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境,不阿谀奉承,不相互吹捧,不结成利益团体,克勤克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事实表明,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惩处。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政治修养,任何时候都言行一致、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敦朴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



【释 义】



英明豁达的人的喜怒哀乐,与穷困、通达、灾祸、幸福没有关联。指贤达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和限制。


【解 悟】


不沉迷外在的物质,不因为得到了某些享受而过度喜悦和沉迷;也不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不因为遭遇了某些厄运、挫折、不幸而过度悲伤绝望。

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会在面对各种情况时,都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不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失去自己的平衡;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情绪所控制,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如此,就可以沉着冷静,专心致志,一往无前于事业,干出一番事业!




【释 义】



一开始就不勤于世事,最终必定后悔。此句阐明了勤勉的重要性,劝勉人们在做某一件事情时,要勤奋努力,不可以懈怠,以免到时候后悔莫及。


【解 悟】


自古以来,无数的先贤名人结合他们自身的事例告诉我们,人不学,不成器,一个人如果做事不努力,打从一开始就抱着无所谓、可有可无的态度,那么必然会导致失败。这两句名言多用来劝告他人在做某一件事情时,要勤奋努力,不可以懈怠,以免到时候后悔莫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每名党员干部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释 义】



努力没有用到实处就跟没有努力一样,有勇却没有施展就跟没有勇一样。


【解 悟】


现在有一种努力叫“假努力”,这种假努力所做的都是动作,没有意义、没有目标、没有过程、没有逻辑。比如说,做任何事情,只要你真正去行动,就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分析、解决问题。但“假努力”的人试图用投入更多的时间或者多干活来解决问题,以此来麻痹自己。这种努力的过程是一种重复性的消耗,又没有好的结果,还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属于无用功。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假努力,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释 义】



上天所扶助的,是顺乎正道的事;人们所帮助的,是笃实守信的人。


【解 悟】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何以获得亿万人民群众的拥护?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做着顺乎正道的事情,那就是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我们的党来自人民、以人民为靠山、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但口讲,而且实做。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始终把维护、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

一百年初心不改,一百年大道远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释 义】



排干湖塘的水去捉鱼,并非得不到鱼,而是明年则无鱼可捉。比喻只顾目前利益,却损坏了长远利益。


【解 悟】


要眼前利益还是要长远利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当然也造就了不同的结果。目光短浅的人看重眼前利益,得到一点点好处就沾沾自喜,结果必然导致事业停滞不前。会做大事的人看重长远利益,他们不会为眼前的小事儿斤斤计较,而是把目光放在成功的远方。

作为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战略定力,在事关全局和原则的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要高度重视维护全局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计较一时得失,最终影响大局。如果在事关全局的问题上随波逐流,丧失原则和立场,就会严重危害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要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明辨利害,慎重决策,合理选择,谋定后动。

【释 义】


人们群众的意见,经常会有所不同,有正确的,也会有错误的,但是本意都是为了公事。


【解 悟】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一大法宝,而征求群众意见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既能拉近干群关系,使党政工作更加“接地气”,又能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可谓意义重大。然而,现在有的干部抱怨,来自基层群众的错误意见”数量甚多,影响工作;甚至少数干部对群众批评意见有抵触,怕批评意见多了,会影响自己的政绩和威信。

作为党员干部,要看到群众对我们有意见,是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和支持,应该闻过则喜。即使有些群众意见不够准确,甚至讲难听的话、刺耳的话,也要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宽阔胸襟正确对待。

总之,党员干部一定要懂得:我们的党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多听群众的意见影响不了身份,知错就改丢不了面子,躬下身子更损害不了形象。






【释 义】


不是了解事物理解道理困难,而是付诸实践困难;不是落实行动困难,而是坚持到底困难。


【解 悟】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在坚持不懈地做好事;做一时的好人,不难,难在时时处处做好人。领导干部为官施政亦如此,做一任好官容易,做一生好官则要难得多,需要时时刻刻具有拒腐防变的高度警惕,洁身自好,善始慎终。

有一句流行的话“为什么知道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知道道理并不难,难就难在将道理付之于行动。它需要克服惰性,走出那些有害的习惯和已经习惯的舒适区,需要克服把认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和坚持到底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所以格外艰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以热情和果决的行动突破惰性,“知行合一”,付出真诚的努力,坚持到底,交上一份完满的人生答卷






【释 义】


凡解决衣食问题,以不丧失农时为根本。说明解决人民的衣食问题,是治国者最大的任务。



【解 悟】


大凡有过忍饥挨饿经历的人,谁也不会否认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最显著飞跃是中国人彻底摆脱了温饱不足的困境。旧中国,占到全国80%左右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闹饥荒闹春荒连年都会发生。如今,几乎所有中国人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正在向吃得有营养、安全和健康迈进。

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衣食无忧”,再从“衣食无忧”到“高品质生活”,体现了党顺应人民期盼,聚焦人民需求的宗旨意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党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万众一心向前进,必将绘就更加美好的图景。






【释 义】



要想使国家安定,必须以德治国。


【解 悟】


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政权的稳定,历史也已经证明:单纯靠法律对官员的行为进行约束还不能保证官员队伍的廉洁高效,还必须把法律约束与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变他律为自律,才能提高官员遵纪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严厉惩治、形成震慑的同时,扎牢制度笼子、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思想觉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让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释 义】



见到好人好事就学习看齐,足以扬名不朽,听到别人指出过错就能改正,才能免犯大错。此句说明人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提升修养、完善自己。


【解 悟】


向优秀学习,这不是很难,但听到自己的错误,能勇于承认并改正,对于很多人来说,却不是那么容易做得到。的确,人,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由于工作和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意外情况、偶然因素、突发事件也可能不期而遇,党员干部有“过”在所难免,实属情理之中。因此,我们要做到乐意闻过、善于省过、勇于改过,这既是一种气度、胸襟,更是新时代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

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我们在向实现中国梦奋进的征程中,应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释 义】


照耀天下万物的太阳,没有丝毫的偏私,只要能承受的地方,都能照射得到。而最公正的心,不会因个人的亲疏厚薄有所偏执。



【解 悟】


从政治政,只有秉持一颗公心,不为私利所迷,不为人情所困,方能坐得端、行得正、走得稳。反之,如果公器私用,徇私忘公,必然滋生腐败、自食苦果。

进入新时代,“公私”二字仍是衡量党性强弱的尺子,并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可以私害公”就是一条红线,不能含糊,更不能触碰。在工作生活中,广大党员干部当谨记“公生廉、私生贪”的道理,把“公”与“私”两个口袋分清,坚持以“公”为标尺,正心、正言、正行,常拿“做人公道正派,做事公正廉明”砥砺品行,常拿党规党纪对标对表、锤炼党性,切实做到手握公权不谋私。





【释 义】


当你知道农民耕种的辛苦,便要去经常思考饭食的来之不易。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是靠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辛勤的汗水奋斗出来的,我们更要倍加珍惜。



【解 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有效整治,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不切实际,不尊实情,造成人力消耗、物力浪费,实属不该;沉迷享受、奢侈靡费尤为党纪国法所不容。利过则败,欲足则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时时警惕,事事警惕。作为党员干部,无论是工作谋划还是个人生活,别忘了忠诚盘点,疼惜人力,爱惜物力。






【释 义】


厚重的钱财礼物和甜美的语言辞藻,是人应当畏惧警惕的东西。说明一旦被阿谀奉承和丰厚的礼物俘获,就容易思想懈怠、利令智昏,听不进忠言良言,弊害极大。



【解 悟】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因手中握有权力,难免被各种颂扬、赞美、奉承、抬举以及钱财礼物包围,如果处置不慎,就会容易违法违纪。

而与钱财礼物相比,“甘言”常常害人于无形之中。有些党员干部因为只喜听“甘言”美语、盲听盲信,就渐渐地飘飘然、昏昏然,对那些心怀叵测、心术不正的人失去警惕,被其利用,在不知不觉中犯下错误,违规办事、滥用职权,走上违纪违法道路。不少被查处的党员干部身陷囹圄后才痛悔,由于平时听到的都是好话,听不进批评之言,才一步步走向深渊。

面对曲意逢迎、阿谀奉承,关键是要稳住心神,这就要求党员干部锻造坚强的党性,始终保持坚定的信仰信念,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断提高定力和鉴别力,学会辩证思考,洞察真相,抓住本质,不被假象和“甘言”所迷惑,不给“抬轿者”以可乘之机。要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常开“民主会”、不搞“一言堂”,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让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如此自警自励,才能自省自强,抵挡住“甘言”之惑,活出通透的人生。





【释 义】


潮水上涨与堤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高帆行船的好时候。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要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胸怀充满希望的2024,劈波斩浪、劲帆远航!



【解 悟】


阔步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潮平风正”,有中国共产党掌舵领航,有中国改革发展的浩荡东风,有全国各族人民扬帆划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一定能够抵达光辉的彼岸!






【释 义】


要敬畏天命,保护百姓;要敬德尚德,刑罚适中。



【解 悟】


“明德”,即注重德教,领导干部本身要严于律己,勤于政事,正直坦诚,刚柔兼备,力戒骄奢淫逸;要宽以待人,平易近民,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有大德方能成大业,对共产党人而言,党性就是最大的德。党员干部要把道德修养作为人生的必修课,用道德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引导人。作为领导干部,更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思社会之责,带头自觉做到清正廉洁,带头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主动接受各方监督,涵养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在岗位上履职尽责,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干事,不辜负党和国家重托,不辜负人民信任和期待。







【释 义】


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解 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广泛性和高质量要求,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整体协调,更加关注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释 义】



互相有爱,能够都得到利益。


【解 悟】


中国当前正处于深刻的历史变革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精神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文化出现多元化发展现象。但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和事物,人与人,区域之间贫富差距扩大导致道德体系岌岌可危,要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道德及伦理环境,无疑墨子的“兼爱”思想对中国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创建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努力实现让人民满意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全面从严治党成果中,进一步增强对党的信赖和信心,从而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因此,作为纪检干部,要爱党爱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顺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加强对党中央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集中纠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释 义】


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这是一种敬业精神的极致体现,为一项事业、兢兢业业,为一种理想、夙夜在公,为一份信念、投入一生。



【解 悟】


当代社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榜样更不少见。比如,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强忍肝癌病痛艰苦奋斗,被誉为“人民的好公仆”、“共和国的脊梁”,将工作热情奉献到了生命的最后。再如,“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廖俊波,在南平工作期间,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最后因公殉职于蓝天苍茫下。

那么,这种甘于为工作尽心尽力、无止无休的敬业精神从何而来呢?《朱子语类》里说:“爱而不敬,非真爱也;敬而不爱,非真敬也。”敬来自于爱。人之所以会形成坚定而忠诚的事业理想,是因为对之怀有充分的热爱与认同;既然是充分热爱和认同着某项事业,自然就能乐意为之、以此为乐。

如果我们能热爱自己的工作,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自我,就能在有限的工作中感染出无限的力量。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每个个体在各自社会坐标上扮演好角色、发挥好作用,才能汇聚起民族圆梦的恢弘力量,积蓄起国家进步的强大动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决不能缺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释 义】


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



【解 悟】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是有着非凡英雄气概的民族。历史的天空里,无数英雄犹如一颗颗璀璨明星,指引人们披荆斩棘,继往开来。他们是丈夫、父亲和儿女,可为了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他们义无反顾,赴汤蹈火,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正是无数先烈抛家舍业,前仆后继,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为新时代党员,更要弘扬家国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恪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把党的宗旨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具体实践中。


【释 义】


有公心必然会有公道,而有公道则必然会形成公正的制度。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共产党,必然有“公心”“公道”,有“公心”“公道”共产党治理下的新中国,必然有“公制”。


【解 悟】


人民公仆贵在“天下为公”,出自公心才会赢得真心。因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要靠广大党员干部来树立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家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党员干部如果公正无私,一心为民、一心为公,自然而然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与爱戴,就能在百姓中赢得好的口碑。反之,“败莫于私”,如果在工作中掺杂了私心,掺杂了私欲,就很难做到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我们要大力弘扬公道正派的共产党人价值观,要用无私为民、一心为公、踏实务实的作风,彰显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力量,树立起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同时,也要不断完善的便民利民改革举措,确保各项制度更加公正公平,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释 义】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人,让他们开颜欢笑。


【解 悟】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群众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不能心系群众、情牵群众,发展有什么价值,改革又有什么意义?正所谓“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再到矢志形成公平制度环境,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论述,正在形成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民生观”。杜甫诗中“大庇天下寒士”的文学意象,正代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浩荡胸怀和执政关怀。其实,这种关怀,不正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历久弥新的价值追求吗?“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身为领导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就应该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





【释 义】


男子汉大丈夫看重的是救济天下,怎么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说明大丈夫立身处世,应该以天下人为先,努力为百姓谋福利,此句体现了诗人救世济民的伟大抱负。


【解 悟】


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以天下人为先,努力为百姓谋福利,书写了流光溢彩、气壮山河的百年奋斗历史。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从焦裕禄到沈浩,从谷文昌到廖俊波,人民群众之所以称赞、铭记这些共产党员,不仅因为他们作风正派,更重要的是他们努力为群众办实事。今天,“打铁还需自身硬”,硬就硬在作风和本领上。一方面,我们需要自觉认识到“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牢牢守住思想防线、行为底线,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另一方面,应当积极从书本和实践中学习提高,以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释 义】

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此句写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


【解 悟】


我们说“中国梦”,正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从上学就业到买车买房,尊严的保证、事业的成功、价值的实现,每个人向着梦想的努力,描绘出一个时代最为壮阔的梦想图景,更汇聚起一个国家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正是要求每个公民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尽一份力。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党的十八大强调,“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面对利益关系调整带来的矛盾,面对思想观念多元的状态,特别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以共同之理想,凝聚共同之力量,以共同之奋斗,追求共同之目标。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汇聚起来的力量。





【释 义】

语出周敦颐《通书》,是周敦颐对“圣人至公”的回答。为什么圣人能公而无私呢?因为圣人法则天地;天地至公无私,所以圣人也至公无私。至公,最公正。


【解 悟】

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生于营道(道县)、长于衡阳”。衡阳西湖是周敦颐幼孤依养之地,“濂溪所尝寄迹,童养幼习遗泽最亲”之所。衡阳士人视周敦颐读书西湖为衡阳儒学兴起之标志,衡阳也被冠为“濂溪第二故里”乃实至名归。特别要说的是,周敦颐还有“爱莲”的故事,并著有千古名篇《爱莲说》,爱莲足见其高洁的品行。

公其心,万善出。周敦颐以天地至公来解释人的“至公”,有一定的理据和逻辑。这个世界上,在敬畏法治之外,有什么还能比天地更令人敬畏呢?周敦颐以“天地至公”作为回答,面对天地,扪心自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我们常说“天地良心”“人在做,天在看”。至人无己,“我将无我”。我们虽不能成为“至人”,但公私之间,“算好良心账,坚持良知原则。”忠诚立德,不欺骗党和国家;诚信立德,不欺骗群众;自律立德,不欺骗良心。如是,至公自然。





【释 义】


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


【解 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忧患意识,一直强调底线思维。要求“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第一,在认识问题、分析形势上,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对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第二,在应对困难和挑战上,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要积极主动,敢于担当,既要直面挑战,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也要管控风险、防守底线。

在变幻难测的风险面前,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才能在各项具体工作中,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动权,有效化解风险挑战、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确保中国梦的航船破浪前行,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释 义】


能够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就会享有国家的安宁;能够消除国家的忧患,就会享受国家的祥和和欢乐


【解 悟】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这当然是公为天下的根本。近代以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一心“扶天下之危”“除天下之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面对“大就要有大的样子”的管党治党要求、“大也有大的难处”的问题挑战任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努力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放在“公”与“私”的镜子上,一照便知。越到年关,越知群众冷暖,“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力同为,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社会主义中国屹立东方的底气所在,这就是中华民族开辟美好未来的自信所在!







【释 义】


圣人取法于天,建立道德准则,博爱无私,有着积极的思想史意义。


【解 悟】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圣人之境,在普通生活中、在普通岗位上能达到吗?答案不尽唯一,却是一种理想、一种方向。孟子持“性善论”,鼓励“人皆可以为尧舜”。王阳明说,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不私而天下自公,以公私而论,清廉可谓“圣”之标尺,关键在于心“圣”而行“圣”。清白为人、日行一善,清廉自守、爱岗敬业,即为公,即为圣。黄河清风,金城福瑞。敬公事而约私行,做真事,做好事,做实事,往前走一步。

【释 义】


不因外物美好而喜悦,也不因自己失意落魄而悲伤。


【解 悟】


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党员干部要坚持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都要严格自律,要择善而交,自觉净化社交圈、朋友圈,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守好为人做事底线。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确看待名利地位、个人得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宠辱不惊、坐怀不乱,不断锤炼豁达的心胸和高尚的境界,通过反省发现并去除自己的私欲杂念,不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让那些不正的念头复归于正,从而筑牢“不想腐”的心灵堤坝。



【释 义】


把国家的事情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


【解 悟】


共和国74年来的辉煌成就,是无数爱国者铸就的。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中国。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理之所在。我们表达爱国之情、爱国之志,重在付诸行动、勇于奋斗,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祖国强大,人人才能受益;我为祖国,国家才能进步。 爱国从来都是具体的、朴素的、自觉的,当国家需要之际,必须挺身而出、勇敢担当、无所畏惧。今天,我们要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名党员干部要心怀祖国、坚守梦想,始终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斗、与时代齐发展,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凝聚起爱国奋斗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才能创造出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新的更大的业绩。




【释 义】


不要因为个人私利而损害国家公义。


【解 悟】


分清公私界限是为官从政的“最低门槛”,领导干部须明确公私边界,公私分明、坚守底线,自然公正廉明、不以私爱害公义;公私不分、混作一团,易致贪污腐败、以权谋私。

同时,要培养先公后私的基本操守。在公私分明基础上,摆对公私的先后顺序是为官从政的“行事准则”。“先公后私、公心至上”,并非要求领导干部“以公灭私”“存理灭欲”,而是在公共事务领域为公、私分出先后上下,将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放在首位。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公私分明的“清官”,还要做以公为先的“好官”。在落实“先公后私”的行动路径上,要大力开展全民性“公义观”教育,将公私之间换位思考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公民先公后私的认知观念,使其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释 义】


男子汉大丈夫志在为治理国家出力献身,所希望的是让全天下的人们都过上舒适的生活。


【解 悟】


海瑞出身贫寒,立志从政。他立志“读圣贤书,做天下事”,自号“刚峰”,就是说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正不阿的好官。海瑞少年的贫寒以及母亲的言传身教,让他逐渐成长为一个能体恤民情,体察民间疾苦的人,也让他从小就树立了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志向。

“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海瑞一生,志存高远,报效国家。对照当今社会,海瑞就是一个厉行节俭,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官典范。

海瑞作为封建社会的官员,竟有这样的志向,身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更应该扪心自问,每日三省吾身,是否做到了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使不能“期使四海”,起码应该造福一方。



【释 义】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可以不辞辛劳与艰苦,走出荒僻之山林。这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言志,为民效力愿望的真诚袒露,堪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媲美。


【解 悟】


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都说过,“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否则,啥也不能,为啥选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民生不是抽象空洞的理念,应该落实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考验着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诗,就是要求各级干部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民生工作,努力办实每件民生小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释 义】


浩然正气将充满太空宇宙,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将永远照耀古今。杨继盛是明代著名谏官,在被贬狄道(甘肃临洮)任典史期间,兴办学校、疏浚河道、开发煤矿、让妻子张贞传授纺织技术,增加百姓收入,深受当地人民拥戴,被尊“杨父”,离开时,“送于百里之外者千余人”。


【解 悟】


浩然之气,是将高尚的道义原则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进而形成宏大、刚直、正义的精神状态。拥有浩然之气的人,不管处境如何,都会坚持理想不变、志向不变、原则不变,行为国为民之大道。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浩然之气成为支撑中华民族接续奋进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包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坚持理想、淡泊名利的高尚追求,不徇私情、刚正不阿的廉洁品质,而且汇集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和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很多党员干部涵养了新风正气,重塑了良好形象。踏上新征程,党员干部应当自觉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永葆浩然正气,一门心思、无所畏惧地干事创业,真正跑好自己的那一棒,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业绩和荣光。



【释 义】


国家发达与否在于人民富不富裕,国家太平与否在于人民高不高兴,国家兴旺与否在于民风是否正派。这句话常用来强调国家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人民,要重视人民生活和保障人民利益。


【解 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作为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谋私利、克己奉公、一心为民,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奋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释 义】


风声、雨声、读书声要听进心里,家事、国事、天下事都要关心。此对联常用表示读书人时时关怀国家民族前途,人民大众疾苦,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抱负。


【解 悟】


在古代优秀士子身上,往往闪耀着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家国天下的情怀并奋而践行,“躺平”是最不允许的。明后期,顾宪成虽然罢官,但他说,居于水边林下,志向不在世道,君子是不这样做的。乃重修东林书院并题联,号召士子读书明志,学以致用为国家,风声雨声代表万里江山。躺平就是废公,摆烂就是腐败。公心万不可废,清廉重在担当,是党员干部就不能混日子,动如脱兔,在位善为吧。




【释 义】


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

【解 悟】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价值和责任,既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也是一种愿意为祖国奋斗献身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爱国既是一种价值评价标准,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内容。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传统和责任意识,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释 义】


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即使牺牲性命亦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灾祸而躲避。

【解 悟】


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党员、干部缺少担当,自私自利,见好就上,遇难就躲,如此便会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事业发展。努力造福一方、推动一方事业的进步发展,不仅是每位领导干部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每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党员、干部想成就一番事业,就需要放下个人利益得失,为百姓的福祉奉献担当。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困难,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迎难而上、甘于奉献,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方能有所作为、建功立业。




【释 义】


虽然家无半亩土地,收入难以解决温饱,心里却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解 悟】


左宗棠23岁时就在自己的书房写下“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联语,以此表达自己虽家境贫寒却心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远大志向。 的确,事业的成功,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今天,不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是个人成就事业,都需要立志与勤奋。以志为方向、以勤为动力,朝着既定目标,展现勤奋姿态,挺起无畏的胸膛,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用奋斗成就“梦想中的自己”,那就是“最美的自己”。



【释 义】


诗句从日常生活出发,告诫要勤于政事,如果不改正,必将导致内外交困。此后,“夙兴夜寐”成了普遍使用的成语,也是中国老百姓和优秀士大夫勤谨实干的习性。

【解 悟】


历史和事实都证明,勤谨奉公、实干兴邦,是人间正道、是从政之本。在现实工作中,丢了勤谨实干,随之而来的是“慵懒散慢”,继而思想被“腐”,灵魂被“俘”,作风被“毁”,事业被“误”。

作为党员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沉下心来、扑下身子,真干,实干,苦干,把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作为常态,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的精神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善做工作、做好工作,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努力开创生动活泼的局面。




【释 义】


别人一次就能做到的,我反复一百次;别人十次就能做到的,我反复一千次。意谓人应以勤奋不懈的努力,以弥补天资之不足。

【解 悟】


“己百己千”,于个人修养,是极为强大的自律与努力;于工作乃至事业,是超乎寻常的实干与苦干。世间万事出艰辛,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如果没有坚韧不拔地反复耕耘,定然不会迎来满山芳华。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千招万招,不去实干都是虚招;千忙万忙,不求干实都是白忙。“腾挪躲避绕、庸懒散浮拖”并不是一副好牌,还是拿出“己百己千”的决然,知重负重,清廉实干吧。



【释 义】


道路虽近,不走就不能到达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不能取得成功。此句提出了做事要有务实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如果只靠空想、空谈,是办不成任何事情的。

【解 悟】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情不会一蹴而就,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行稳致远。在实践中,要注重量的积累,从小事做起,夯实基础,久久为功新时代需要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强调实干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不能因为事情小就不动手去做,而是要积极行动,点滴积累,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实干苦干,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以苦干续写中国辉煌,用实干托起中国梦想,迎来伟大的民族复兴。



【释 义】


治理国家要如同烹调一道新鲜的菜肴一样,需要精心调治,谨慎小心,既不能操之过急求政绩、朝令夕改乱折腾,也不能懈怠马虎不负责任,而应了解国情,体察民意,尊重规律,科学施政。用“治大国若烹小鲜”来比拟治理国家之兢兢业业,这正是一种举重若轻、化大为小的智慧。

【解 悟】


中国有14亿人口,治理非常不易,需要有极高的治国理政智慧和聚集民众力量的高超领导艺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也不少。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以“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妙喻,叮嘱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面对问题挑战,不仅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意识,更要掌握“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适度原则。“治大国”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更需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释 义】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这也说明做事时不要问可不可能,但要问应不应该。

【解 悟】


没有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没有为而使之可,就没有历史的前进与科学的进步,就没有人类文明的积累与辉煌,就没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今天与未来。远古的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南宋的岳飞抗金;明朝的海瑞罢官,文天祥兴师救亡、以死报国、宁死不降,一身浩然正气、铁血丹心。近代秋瑾、李大钊为革命奉献一切最后慨然赴死的铮铮铁骨。总之,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用热血与生命谱写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一曲赞歌。这种精神贯穿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它是中国儒家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

作为党员干部,你必须具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必须在追求成功,追求高妙,追求高境界的同时具有不怕碰壁,不怕失败,不怕风险,不怕付出,更不怕投入的决心和勇气。



【释 义】


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 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引申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解 悟】


走过百年风雨沧桑,我们党践行这份初心使命的决心从未改变。从中国共产党诞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到进入新时代,正是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才创造了今日“可爱的中国”。“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今天,在新征程中,我们践行初心使命的决心如钢、砥砺前行的志气似铁。无论是坚持不懈增进民生福祉,还是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如既往,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把初心使命刻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必将创造更辉煌的成就。



【释 义】


上天会按照每个人的勤奋付出,给予相应的酬劳;只要努力耕作必有收获,生活绝不会欺骗我。

【解 悟】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一勤天下无难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力耕不辍,勤劳勇敢的中国老百姓,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我们伟大的祖国,前程一定会越来越远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释 义】


在外治水十三年,三次过家门都没有进去。大禹这种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今天努力奋斗、实干兴邦,也是珍贵的精神财富。

【解 悟】


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神话传说,到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成为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和军队的统帅。可见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无我”思想、“无我”实践,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一脉相传、源远流长。这种精神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我使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深厚资源。

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要胸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以只争朝夕的姿态、夙兴夜寐的干劲、坚毅笃行的恒心,知行合一、忘我奋斗,才能始终与人民团结奋斗,同心共筑“中国梦”。



【释 义】


晋时祖逖、刘琨志向远大,两人俱为司州主簿时常是听到鸡鸣声便起床习武。后因以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解 悟】


“闻鸡起舞”,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意味着不我待只争朝夕;意味着奋发向上、永不满足。这种精神,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精气神”。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很多领域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虽然成绩巨大,但离“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还有距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还不能有半点懈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就是告诫全党“行百里者半九十”,要谦虚谨慎,要闻鸡起舞,要保持斗志,以免功亏一篑。



【释 义】


人间做很多事都是靠一双巧手而为,说到底,想成功就要靠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奋斗,要靠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

【解 悟】


人间万事出艰辛,美好生活惟靠双手来创造。新时代新征程,机遇不等人,发展环境好不好,干部在不在状态、有没有作为,常常有着重要影响。干部状态是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消极懈怠、庸碌无为,该干的事不干,势必给群众添堵、使创业受阻,从而贻误改革发展良机。干劲十足、认真负责,各项工作就能有序推进,事业发展就会有声有色。就让我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用我们的双手共同开创全面小康的幸福图景,共同托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释 义】


手提三尺剑而平定天下。三尺剑气,戎衣风尘,其实是一个苦干实干者的艰辛标志。

【解 悟】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战胜一系列困难挑战,完成新的目标任务,仍然需要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而在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中,我们要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运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保持赶考的清醒,以实际行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释 义】


忧虑辛劳会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会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解 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体现的是一种宝贵的忧患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贵品质,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仍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慎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越是不容易,共产党人就越要坚守初心和使命,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不断强化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风险和挑战层出不穷,唯有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在伟大斗争中练就强大本领,我们党才能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破解一道道历史性难题,交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满意答卷。




【释 义】


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解 悟】


岳飞品格高尚,一直很受人尊敬。他平时生活俭朴、淡泊名利,严格教育自己的孩子,勉励儿子们要“自立勋劳”。

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岳飞的故事。比如人们熟悉的“岳母刺字”,故事中提到,岳母希望岳飞永远以报国为志,于是便在岳飞的背上用绣花针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而精忠报国已经成为了一种理想和信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大气和尊严,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重要美德。

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核心是忠诚于党的领导,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忠诚于党的初心使命,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忠诚于纪检监察职责使命,坚定维护党章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决与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作斗争。






Baidu
map